也谈移动操作系统的出路

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争夺战已经打了好长时间了,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操作系统加入,市场态势也越来越混乱了。以下就各个主流移动操作系统的现状和未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。

iOS

iOS 一向来是以“高贵冷艳”的姿态示人的,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高效整合让用户获取最佳的体验。最新的版本 iOS7 中,系统风格大变,很多用户表示难以接受,但是他们还是升级了。现阶段,Apple Inc. 的销售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点:

1. 扩大产品线,扩大受众。iPad mini 和 iPhone 5C 的发布就是这个策略导致的。
2. 通过免费的软件来吸引用户,从而更好地在硬件销售上获取软件溢价。

但是在我看来,其市场策略仍然有不少缺陷。因此提出改进方案:

1. 尽快消化老设备,阻碍进一步版本分裂问题
Apple 在操作系统版本上的控制一直很好,没有其他平台这么严重的版本分裂问题;但是 iOS7 不支持的 iPhone 3GS、iPod Touch 4 及更老的设备就要成为一块心病了。现在 Apple 给出的临时解决方案是允许用户下载更早版本的 App,但是这又给开发者增加了维护多分支的压力。
因此,我认为 Apple 应当采取以往的策略即旧版本 iOS 无法安装不支持的应用,同时推出老设备折价换新方案,尽快在全系列产品中推进 iOS7,推进 64 位处理器(A7),消灭 iOS6 以及 30-Pin 接口。卖剩下那点 iPhone 4 也还是不要卖了吧。
2. 让开发者明确各产品的主要功能和用途
iPhone 和 iPod Touch 主要的功能是查看、分享和随身携带,iPad 的主要功能是查看,演示,分享和创作(编辑),其中全尺寸 iPad 的创作功能比 iPad mini 更为突出。所以开发者应当明确:在小尺寸设备上强调查看和分享(弱化创作功能),在大尺寸设备上提供更为完善的创作、编辑、演示功能。
3. 继续增强平台吸引力
对个人用户而言,开发更多有意思的平台独占软件(比如说 GarageBand),保持当前的定价策略。
对专业用户而言,不仅需要开发更多的平台独占软件(比如说 Logic Pro X),而且应当进一步提高方便地组建协作网络和多人协同工作的功能。
对开发者而言,首先应当调整 App Store 软件定价策略,给予开发者更多自由度。(比如说软件主版本号更新时需要加价,以及 Mac App Store 和 App Store 同一软件捆绑优惠销售。)另外,长期受冷落的 Web App Store 应当被整合到 App Store 中,获得和 Native App 同等的优先级。
对配件制造商而言,可以允许在 App Store 的 App 和 Apple Store 的配件页面之间添加跳转链接,方便用户购买也方便宣传。

Android

有种说法说,Google 搞 Android 就是为了搅浑市场。由于出众的可定制性和极低的开发成本,Android 现在一片乱象,依靠强大的产品线,有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态势。但是就原生 Android 而言,仍然需要大幅度改进,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。下面同样提出几点解决方案。

一. 系统层面改进
1. 操作系统层和驱动层分离
①推动硬件厂商建立指令集标准,原生 Android 应当可以直接使用通用指令集让所有必需的硬件跑起来,启动系统。
②建立类似 Windows Update 的在线驱动库,厂商提交对应系统(版本和指令集)的驱动二进制代码或者源代码。
③系统底层建立针对驱动的包管理机制。
④通过 USB 或者其它接口(如 PEGO Pin)接入的外设可以被系统自动识别然后联网下载驱动,同时提示下载对应的 App。
2. 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分离
①系统级别的二进制文件等使用包管理机制和自动更新机制,由 Google 直接发布系统更新。
②应用层(包括一些经过定制的系统应用)的更新由各厂家自行实现。
3. 安全性和权限管理提升
①软件安装器应当显示所有的 Receiver,并且高亮显示可能严重拖慢系统速度的项。允许软件说明请求特定权限的原因。
②第一次请求关键权限(涉及隐私的那些)时应当提示用户;相机和麦克风等接口正在调用时应当显示通知栏图标。
③App 连接到任何 USB 或其它外部接口时需要用户确认,包括建立对新电脑的 ADB 连接。
④ADB 执行关键动作(比如说安装新 App)需要用户在手机上确认。(也可以给个“对该计算机不再提示”的选项。)
⑤包含用户隐私的数据库如 mmssms.db 不允许通过 ADB 直接 Pull,需要通过特定 App 的接口获取,防止绕过系统权限管理机制。
4. 改进媒体管理
用户应当建立专门的媒体文件夹,分开放置音乐、视频、图片等,App 读取图片库需要申请权限。
5. 改进多用户策略
①允许用户选择性共享媒体库。
②允许 App 跨用户保存数据。
③系统提供 App 把数据 Drop 给本机某个用户的接口,比如说用户 A 向用户 B 直接分享一个文件。
④如果在不同设备上登录同一 Google 账户,同步通知栏消息(比如说增加“远程”分类)和个性化设置,重要的推送消息可以在所有设备上都显示。
6. 更友好的用户提示
软件安装失败时给出更详细的原因。
二. 对硬件制造商
1. 强制规定某版本系统运行所需最低硬件配置,以保证流畅的用户体验。(也可以建立类似“Windows 体验指数”的机制,App 开发者可以设定运行所需最低体验指数。)
2. 推进 USB 接口外设的开发。
三. 对应用开发者
允许设定 App 必须在系统中存在特定硬件(传感器或外设)时才允许安装。
四. 交互策略改变
1. 软件间:更多的 Receiver 和 Share 动作,比如说直接分享选中文字到某处,或者查询选中单词的释义。更多的数据交换模式,比如说直接拖放数据到特定 App 的特定 Activity 的某个位置。
2. 软硬件及网络:系统内置 DLNA 服务器和客户端,并且内置完善的屏幕投影方案。
3. 云平台:在 Chrome 通知中心和 Android 通知栏中整合多设备的状态和通知信息。(类似于 Moto X 的 Chrome 插件解决方案。)
五. 增强设备统一管理能力,添加对类似 iOS 中“描述文件”的集中管理功能的支持。

Windows Phone

WP 一直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。战术上向 Android 学习,机型较多;战略上向 iOS 学习,封闭和整合。无奈微软做的东西毛病总是很多(当然也有微软品牌的原因),用户体验总感觉差了一点。所以,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:利用桌面平台优势,深度整合,多设备互动。

一. 与硬件整合,和制造厂商深入合作,实现“风格化”
1. 硬件和软件高度整合、优化,机型不要太多,少而精。
2. 厂商和系统的风格和配色一致。
3. 每个厂商推出该厂机型独占的硬件、软件或功能。(Nokia 现在在做的摄像头战略就不错。)
4. 强调“功能”而非“性能”。
二. 与开发工具整合,让开发者更贴心
注意小细节。举个例子:Visual Studio 可以无线连接到局域网内所有已链接的测试机,编译以后通过局域网自动分发、运行,提供实时屏幕回显和截屏(甚至录制屏幕)功能,允许在所有设备上同时触发同一指令(比如说点击某个按钮)。
三. 与 Microsoft 现有产品整合
1. 局域网设备和近距离通信
①允许使用 USB 连接、二维码或者临时密码进行快速设置,比如说从 Windows 计算机向手机传输已保存的 Wi-Fi 配置,扫描二维码连接到 Windows 计算机的 RDP 和 SMB 服务器等。
②提供在局域网内传输文件的接口(利用 SMB 协议实现类似 AirDrop 的功能),甚至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模拟 USB 连接。
③手机可以作为电脑的辅助屏幕,桌面平台的 Windows 软件通过接口可以在手机上显示特定内容并且和用户交互。(举个例子:比如说你走进家门,把手机放在电脑前,这时候手机自动连接到 Wi-Fi 网络并且和电脑配对。根据电脑上的设置,手机屏幕显示出天气或者其它内容。在手机上输入电脑的用户密码,同样可以解锁电脑。打开专业设计软件,软件可以在手机上显示工具栏,电脑屏幕只显示创作区域。)
④允许 App 利用电脑的剩余 CPU、GPU 资源和高速无线连接进行辅助运算和渲染,获得更快的处理速度。
2. 公有云
整合 SkyDrive,同步用户设置和数据,提供在线备份,提供 Office 多人协作和远程会议功能。
3. Store
增加对 Windows 7 的支持。
四. 推出更多便于企业协作的应用和功能。

小众移动操作系统

:出路在何方?

Firefox OS、Ubuntu 这类小众移动操作系统真的来的有点晚。所以,个人认为它们不应该再去和三巨头争夺市场资源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毫无用武之地了。它们还是有很多可以应用的地方的,比如:

1. 应用于需要严格管理设备使用的地方,把扩展性不足、App 少变成优势。比如说学校、企业可以在这些系统上面开发内部管理机制和独占应用,较好地解决了设备挪用问题。同时,这类系统上的病毒等威胁较少。
2. 提高兼容性和稳定性,成为用户的备胎。比如说,允许直接运行 Android App。
3. 经过定制,应用于对扩展性要求不是很高但是需要界面美观、交互良好的小型触摸屏交互平台上。比如:高端路由器和 NAS,ATM 机,门禁系统,信息查询平台,电视机等。
4. 官方发布预装该系统的小型主板(类似 Raspberry Pi),给开发者和 Geek 们使用。

也谈移动操作系统的出路》有10个想法

  1. 舒·生

    好想很专业的样子啊,感觉说的很好,我好希望自己也能这么”专业”,明明我们年龄差不多…..不知道你是从那些渠道来学习这些知识的呢?我感觉网络太复杂了,好难找自己想要的东西

    回复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